聯豐佛教禮儀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服務流程
  • 服務內容
  • 禮儀佰科
  • 費用參考
  • 聯絡我們
何謂助念 关闭 返回上一级  
  • 禮儀百科類別
  • 殯葬管理條例
1-3
首頁> 禮儀佰科> 禮儀百科類別

何謂助念

2016-06-15 11:38
 
        這「一念往生」,聽起來是如此簡單,實際上是何等困難!因為在臨終捨報之際,身心都受到無比的痛苦,要想定一下心來都已很難,何況要把握得住最後一念來住念於佛?除非是極有修持的修行者,否則單靠臨終者自己的力量,要想一念往生,實在不是容易的事。然而,「只願眾生離諸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,是學佛行者的本分,因此,助念── 助他念佛 ──的義解。
 
        助念是佛教關懷臨終或過世不久的人,助其解脫心靈痛苦,得到安樂歸宿的一種善終儀式。佛教認為每個人的身體終必老死,但死亡並非生命的結束。當心跳呼吸已然停止,心靈的生命(也就是一般所謂自我、分別意識、或靈魂)卻正默默承受失去生前所擁有及不知何去何從的種種痛苦,期待尋求安樂的歸宿。所以此時正應給與亡者幫助、安慰、與引導。
 
        佛經上說:人死之後四十九日內,大部份人的靈魂,將依生前善念惡業的不同,轉生到天、修羅、人、畜生、餓鬼、或地獄等六道中,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無法解脫生死輪迴的桎梏。但我們若能相信佛陀超越生死的經驗智慧,在臨終及死後四十九日之內,放下愛恨情仇,開放自己心靈的空間,接納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光明聖境,心心念佛,祈求往生,如此感通佛心,痛苦的靈魂即能不再輪迴,得到恆久的安樂。
 
       可惜一般人臨終之時,病苦交煎,甚難掌握心念念佛。因此佛陀慈悲教導我們,若遇親友臨終,應禮請佛教大德,為其開導,並帶領家人,在其身旁唱誦佛號,助其心生清淨安樂,莊嚴自在的往生淨土,讓生命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。
 
       助念方式,依其捨報時間及性質之不同,可分為三種:
  1. 臨終助念,即捨報前最後一念之助念。此種助念方式,應由臨終徵兆出現時,即開始為他開導,並念誦佛號不斷,直到他捨報為止。此為最佳之助念方式,因亡者可最直接、最快速、最穩當的往生。但因臨終徵兆出現至真正捨報之時間不定,有的甚至數天之久,故人力上或有不繼。但家屬若真愛亡者,當以恆心毅力,排班輪流助念,忍自己數日的辛勞,換取亡者永恆的安樂。
  2. 捨報後八小時(乃至十二小時)以內之助念。此種助念,乃因人捨報時,外息既盡,看似斷氣,但實則內息尚存,神識(靈魂)還在體內,尚未脫離。神識脫離肉體的時間,並不一定,通常大約會維持八小時左右,甚至十二小時。在神識尚未離開肉體之前,為他助念,亡者雖然身體已失去作用能力,但神識知覺仍在,仍能聽到開導與佛號,依之生起正念,隨著大眾念佛,仍可往生。
  3. 中陰助念,即捨報後三天半之後至四十九天之間。亡者若沒有把握捨報一念往生淨土,則當神識脫離色身之後,會有三天半的時間,處於昏迷狀態。三天半後,神識復甦,即是中陰身。中陰身在四十九天之內,會隨過去世的業力因緣,再投生於六道之中。在未投生之前,每日皆有文武百尊現前接引,亦有恐怖境相逼迫。所以此時助念,應指導亡者辨明各種境相,投入文武百尊之強烈佛光,或一心念佛,往生淨土。
 
        此三種助念方式,以臨終最後一念助念最為重要,成效亦最佳;而最好是由臨終之前,能持續助念到捨報後八小時。若不能把握臨終最後一念,也應為做捨報後八小時的助念。如果因緣都不具足,無法在捨報時助念,則應在捨報後三天半之後的中陰期間,由家屬依《夢幻生死》(即《中陰聞度法》),每日為亡者開導指引,令於中陰期間得度解脫。

板橋市長江路一段六號:0800-808-777(24小時):service@lengfon.com.tw
2014 ® 聯豐佛教禮儀社版權所有,不得轉載  聯絡地址:新北市板橋區長江路一段六號、八號
百年生命。耕耘心田  客訴專線: 09-2258-4077    電子郵件lengfon@kimo.com FB專頁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engfon